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苏联的工业化

更新时间:2016/7/25 16:38:00  手机版

  苏联工业化方针:

  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第十四次党的代表大会,批准了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是由它的国际和国内条件所决定的,是由要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战略任务所决定的。方针指出,经济建设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苏联党和政府的这一决定,是从当时苏联的国情,从当时苏联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的。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苏联工业化方针的主要特点:

  1.强调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是苏联工业化方针的突出特点。

  2.依靠内部积累,厉行节约是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的唯一道路。

  3.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在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同时,十分重视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来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国的面貌。

  工业化产生的问题:

  1.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2.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的指标完成情况: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