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新时间:2016/7/25 17:04:00  手机版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始的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一些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由于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路线,导致民众思维混乱,最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

  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内容:

  1.对内改革: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6月提出了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2.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的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1.导致苏联民众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派层出不穷;

  2.直接引发东欧社会动荡,并导致东欧聚变,社会主义政权相继下台;

  3.同美国的外交关系转变,导致苏联在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启示:

  第一,在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中,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经济改革的成就是其他改革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第二,苏联的剧变和解体说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建立,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民族之间经济利益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为将来各民族走向接近和融合创造条件。

  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主要国家: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

 上一篇:赫鲁晓夫改革
 下一篇:苏联解体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