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柏林危机

更新时间:2016/7/25 17:13:00  手机版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柏林墙:

  柏林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倒塌的意义:

  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拆除柏林墙:

  柏林墙的结构: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

  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上一篇:局部“热战”
 下一篇:古巴导弹危机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