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辛亥革命

更新时间:2016/7/26 11:50:00  手机版

  辛亥革命含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概况: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浸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众矢之的

  ②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根本原因)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

  ④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2、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3、经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11年4月,广州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行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结果:

  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1、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⑤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历史。

  2、局限性:

  ①革命果实被窃取;

  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辛亥革命主要集中在南部原因:

  1、革命形势遍及南北,但主要集中在城市,未与农村相结合,缺乏稳固的基础

  2、革命势力南多北少,东部沿海强于广西部内陆(原因:东部和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北方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东部和南部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下一篇: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