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新时间:2016/7/26 13:39:00  手机版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及原因:

  特征:

  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生产为主。

  原因:

  南方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相对南方干旱,适宜粟麦类作物的生长。

  总的说来,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这种农业生产的格局。

  精耕细作的表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