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新时间:2016/7/26 13:39:00  手机版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

  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

  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