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更新时间:2016/7/26 13:45:00  手机版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代以前的市:

  (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

  (2)受官府严格控制

  (3)有时间控制

  2、宋代的市:

  (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

  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城市的繁荣:

  1、周秦迄唐代:

  (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2)坊市分开;

  (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宋:

  (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

  3、明清:

  (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2)手工业技术发达。

  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

  政治中心城市商业活动限制的逐步松弛: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西周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的私市。

  这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西周官府对市场交易直接管理,与这一时期实行的“工商食官”政策密切相关。商人都是官府(贵族)的奴仆,为官府服务,商业活动自然也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自由商人。但历代统治者出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继续推行对商品交易场所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

  2、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界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宋代,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设市,形成街市。

  宋代,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经济城市的兴起:

  1、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城镇的兴起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从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等,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兴盛起来。

  2、唐宋时期的港口城市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

  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经常被阻断,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转到海上,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港口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3、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镇的兴起,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是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