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

更新时间:2016/7/26 14:43:00  手机版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

  (1)战时印度社会的变化与英印合作关系

  (2)战后民族矛盾的激化孟太古—蔡姆斯福改革方案1918.7 罗拉特法1919.3

  (3)国大党进入甘地时代

  战后国大党政策的转变:

  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印度有了一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黄麻工业、制茶工业和采矿业。印度资本处于依附地位。这促使印度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当时,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对反英斗争的态度较以前积极起来。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最初是由英国官方授意下,由英国退休军官休谟筹建的。国大党的早期活动家虽然对英国殖民统治造成的经济落后不满,同时又赞许英国人在印度建立起来的“和平与秩序”,他们只要求在英帝国范围内使印度获得有限的自治。他们高高在上,同群众自发的反英斗争缺乏联系,甚至否定群众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大党中的一些人已不再限于向殖民政府递交抗议书和请愿书,要求在殖民统治下扩大印度人的权利,而是开始采取新的斗争方式。1916年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人提拉克仿效“爱尔兰自治党”建立了“自治同盟”,要求让印度取得自治。一次大战以后,在工农群众不断掀起反对殖民压迫斗争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大党党员认识到,反对殖民统治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20年代,国大党改变以往同英国合作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同时,国大党改变了脱离群众的状况,广泛吸收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参加,使国大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的群众性政党。

  阿姆利则惨案:

  1919年4月10日,英国当局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逮捕了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企图把他们驱逐出城。居民随后,约有三万市民在市政府前集会要求释放被捕者,和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起义人民控制了城市,英国将军戴尔率领殖民军进城,实行戒严。4月13日,约有五万名市民在阿姆利则的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上举行集会,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专横暴虐措施。当时,集会是和平的,参加集会的不少人带着孩子。下午5点,英国将军戴尔带领军队来到广场,用装甲车堵住广场的入口处,然后,未作任何警告就向赤手空拳的群众开枪射击。据后来英国官方公布,当场死亡379人,伤1200人,实际死伤人数远远不止此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殖民者本来企图借阿姆利则大屠杀吓倒印度人民,结果却激起旁遮普全省的反英怒潮,城乡人民纷纷起义。在某些地方,起义者破坏了铁路,颠覆了军用列车,炸毁了桥梁,捣毁了警察所、监狱和官署。全国也以大规模的罢工和起义回答英国人在旁遮普的暴行。在纺织中心阿默达巴德,罢工工人不顾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号召,展开了英勇的革命斗争,占领城市两天,号召赶走英国统治者。1920年上半年,工人罢工达二百次,参加人数达一百五十万。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