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赫鲁晓夫改革

更新时间:2016/7/26 16:17:00  手机版

  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从背景上看,都是因为斯大林体制;

  从内容上说,都有农业、工业,不过前者以农业为主,后者以工业为主;

  从结果上看,都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2、内容:

  (1)农业方面: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与影响: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

  4、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2)改革缺乏全面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赫鲁晓夫本人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上一篇:斯大林模式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