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更新时间:2016/7/27 9:53:00  手机版

  春秋战国: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

  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的大变革:

  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政治:上层建筑变革,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军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1、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1)表现:

  1)农业:

  ①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小结: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

  ②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等。

  ③农田施肥:沤肥技术

  ④荒地开垦:

  2)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3)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2)影响: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②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1)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途径:变革

  (4)措施: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

  ②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

  (2)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

  (3)变革动力:

  富国强兵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进而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4、思想文化:

  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2)表现:

  ①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学在官府是指奴隶主阶级垄断教育)

  ②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3)影响: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

 上一篇:梭伦改革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