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清朝晚期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更新时间:2016/7/27 11:42:00  手机版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戊戌年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又达到一个狂潮。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突然出兵占领胶州湾,并无理要求租借胶州湾。愚蠢的清廷竟然邀请俄国舰队来到胶州湾,希望以此遏制德国,结果引狼入室,俄军趁机强占了大连、旅顺两港。1898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俄国向清廷要求租借两港二十五年,清廷被迫答应。接着,法国要求租借广州湾九十九年,并把魔爪伸向粤桂;英国要求继续九龙半岛的九十九年借约,更无理强行租借日本撤离后的威海卫;日本则向清廷声明:不得割让与台湾相近的福建省(伺机窥视福建);俄国更贪婪地祸及满、蒙、新疆。这样,中华民族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1)《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接着,其他列强也纷起效尤,进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争夺独占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内容:指出变法图强才能救亡图存

  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

  (2)《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由此也可见维新变法风气在全国各地蓬勃的情况。

  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保国会会员。

 下一篇:百日维新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