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更新时间:2016/7/27 12:43:00  手机版

  护法运动:

  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段祺瑞的军阀统治,要求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

  讨逆运动 (1917) :

  1、背景:

  ①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② 府院之争

  ③张勋拥戴溥仪复辟(1917、7)

  2、经过:

  ①舆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②武力: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京

  3、结果:复辟失败(12天),段祺瑞重新执政。

  护法运动(1917—1918) :

  1、起因:段琪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2、经过: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兵北伐

  3、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①缺少群众基础

  ②没有自己的武装

  ③西南军阀的排挤

  张勋复辟:

  1、起因:

  “府院之争”即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依仗日本支持与得到美国支持的总统黎元洪之间矛盾激化。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实质是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的控制权。“府院之争”时,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拥戴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介绍张勋其人时,指出其复辟的社会基础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张勋自任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史称“张勋复辟”。

  2、结果:

  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反复辟斗争一是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二是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结果,复辟丑剧12天即告终结,段琪瑞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实权。

  护法运动起因:

  段琪瑞掌权后,对内依然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护法”旗帜,电邀国会议员,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举兵北伐,但很快失败。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

  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

  三是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张勋复辟: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那时北洋政府的大权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企图依仗帝国主义,借款练兵,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对日本提供的贷款很感兴趣。美国为防止日本在中国取得独霸的地位,就支持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矛盾,出现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无法抵抗其军事政治压力,只好请盘踞徐州的张勋出面“调停”。1917年夏,徐州军阀张勋率“辫子军”北上,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入北京。他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

  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声讨张勋的复辟。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

  关于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孙中山发起和领导的护法运动,以国会和约法为武器,用资产阶级法制和民主共和的精神,反对专制,反对复辟,反对一切黑暗势力,这对于抵制北洋军阀的军事独裁统治,粉碎复辟帝制的阴谋,起了一定积极作用。有著述中在肯定了这种情况之后,对其失败的原因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认为:

  第一,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不断分化,许多投机分子混入革命队伍,造成宗派林立,成分复杂,许多党员非但不支持孙中山,反而勾结军阀反对孙中山。像这样一个组织不纯、四分五裂的革命党,是不可能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引导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

  第二,缺乏可靠的武装。孙中山这时候思想仍然停留在争取、利用旧军阀武装阶段,不懂得用革命军队代替或改造旧军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始终没有建立起一支用民主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组织严密和训练有素的革命军,最后孙中山成了一名无兵可统、无将可依的名符其实的光杆司令。

  第三,西南军阀的破坏。陆荣廷、唐继尧对军政府采取表面上敷衍,实际上不合作的态度,拒不接受元帅职务,以致军政府六个部的部长,除一人延至1918年2月宣布就职外,其余五位总长均徘徊观望,始终没有就职而由次长代理职务。当时军政府实际上是一座空架子,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影子政府”。陆荣廷、唐继尧加紧勾结,策划西南各省联合会,排斥孙中山,完全暴露了他们借护法之名、搞割据之实的军阀本质。

  第四,军事上的难以作为导致战略上的失误。孙中山身为海陆军大元帅,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作战指挥权。各个战场多半是各自为战,很少请示军政府,甚至根本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因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法制订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作战计划。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