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更新时间:2016/7/27 13:51:00  手机版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

  (1)原因:

  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受到很大损失,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

  ④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⑤如果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败同盟国,不仅可以捞取战利品,还可以恃其经济力量在战后控 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2)影响:

  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2、1917年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盟国宣战战

  3、俄国退出:

  原因: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表现: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所有交战国立即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在战争中占上风的协约国拒绝了这个建议,但德奥同意和谈,希望能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1917年12月15日,苏俄同德奥签署停战协定。22日,双方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举行和平谈判。苏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德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长屈尔曼。苏俄希望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德国态度蛮横,要求占有被德军侵占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苏俄内部对签约的意见出现了严重分歧,列宁认为,当时俄国的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应该忍辱签订和约。布哈林则认为签订这样的和约会加强敌人,葬送国际起义的机会,因此应该以革命战争推动世界革命。托洛茨基则提出了折中的第三种意见,即不战不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月23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会议上,列宁提出立即签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原来俄国控制下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都划归德国,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同时,还把原来俄国控制下的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等地割让给土耳其。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俄丧失了大片土地,但苏俄也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机会。

 上一篇:索姆河地狱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