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巩固统一国家(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促进民族团结)

更新时间:2016/7/27 16:18:00  手机版

  平定“三藩” :

  1、“三藩”问题的由来:

  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他们三人位高权重,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

  2、平定“三藩”的经过:

  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重用汉将,做出果断的军事决策,进行镇压,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

  3、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

  这场胜利,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收复台湾:

  1、措施:

  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孙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2年,康熙帝决定收复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郑克塽投降,清政府随即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至此,在清初割据了42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

  2、影响: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征噶尔丹:

  1、背景: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2、主要战役:

  乌兰布通、昭莫多

  3、结果影响:

  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巩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加强民族团结:

  1、尊崇儒家文化;

  2、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

  ①表现:

  A.在多伦与内外蒙首领会盟

  B.册封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等活佛

  ②影响:加强了对西藏和蒙古的管理

  康熙帝统一台湾的经过:

  第一阶段,康熙元年到康熙三年。郑成功在台湾去世后,其子郑经继承了郑氏集团的领导权,占据着台湾地区和福建的金门、厦门等沿海岛屿,与清政府隔海对峙。清政府对郑氏集团实施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经济封锁相结合的策略和行动,迫使郑经于康熙三年(1664年)撤出金门、厦门等岛屿,退守台湾。

  第二阶段,康熙四年到十二年。清福建水师进攻台湾行动受挫,此后清政府调整了对台策略,军事上取守势,政治上取攻势,派使者赴台寻求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清政府还与郑氏集团展开了经济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

  第三阶段(康熙十三至十九年),郑氏集团乘大陆发生“三藩之乱”之机,出兵进犯大陆沿海地区,清政府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基本方针,先鼎力平定三藩之乱,然后对郑氏集团剿抚并用,陆续收复了被郑军占领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将大伤元气的郑氏集团逐回台湾。

  第四阶段(康熙二十到二十二年),郑经去世后,康熙做出了武力统一台湾的战略决策,采取“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一举攻占澎湖,消灭郑军的水师主力,然后运用强大的军事威慑和政治攻势,迫使郑氏集团放弃武力顽抗的企图,向清政府归顺投降,实现了台湾本岛的和平统一。

  此后,清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府、县等行政机构,又宣布开放海禁,恢复了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这些措施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伦会盟:

  康熙帝为加强北部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1691年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会盟。多伦诺尔是蒙语,意为七溪、七星潭,距北京约八百里。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十万众南下投清。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康熙帝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康熙帝还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

  (1)规定喀尔喀蒙古遵行清朝的法令;

  (2)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

  (3)废除喀尔喀三部所旧有农济、颜诺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予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等爵位;

  (4)编组盟旗,设立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了加强。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