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 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双林寺布局
双林寺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现为小学校所用)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双林寺艺术价值
双林寺,是座历史悠久的佛寺。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两千多尊彩绘泥塑,更令人称道不已。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早在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 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二月正式对外开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 镇国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北郝洞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东北方向15公里,大殿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是中国大陆所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不同于其他木构建筑的是,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