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历史

佛教的阿旃陀石窟

更新时间:2016/7/28 17:16:00  手机版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背负文底耶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现存30窟(包括一未完成窟)。从东到西长550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10、19、26、29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余皆为僧房。中国高僧玄奘曾在7世纪初朝圣阿旃陀。随着佛教的衰落,这里门庭冷落,逐渐被人忘却,成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引起世人瞩目。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佛教造像、装饰纹样。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由于风华严重,早期雕像以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阿旃陀石窟的雕刻和壁画艺术,对以后印度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作业,而且随着佛教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美术也有很大影响

 上一篇:圣城耶路撒冷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