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生物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更新时间:2016/8/23 10:55:00  手机版

  血糖的平衡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

  “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

  血糖的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初中生物知识点推荐
 高中生物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