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更新时间:2016/8/23 12:17:00  手机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辨析:

  1.实例

  (1)河流:

  (2)森林:

  2.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易错点拨:

  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的关系

  知识拓展:

  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别,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不同。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4、反馈调节的种类

 初中生物知识点推荐
 高中生物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