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地理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更新时间:2016/8/24 16:59:00  手机版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淡水资源短缺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②可直接利用的有限: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

  i淡水中绝大部分储存在两极冰帽和大陆冰川中,占淡水总量的86%,因地处偏远,难以获取;

  ii还有12%的淡水为地下水,必须凿井提水方能获取;

  iii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面流水,也未能被人们利用。

  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③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水资源丰富。

  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2、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开发利用: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以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水体严重污染,使原来不充足的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②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a.从总水量来看,亚洲、北美、欧洲多,大洋洲、中美、南美洲和非洲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径流量的多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状况等,如南美洲的径流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与人口的分布地区不协调,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b.从各部门的用水比例来看,欧洲和北美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农业、生活,而非洲、亚洲、中东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且农业用水比例远远高于工业。这主要是由各地区经济的部门结构来决定的。

  c.从生活用水的角度看,欧洲、北美、大洋洲、南美洲的比例较高,非洲、亚洲和中关的比例较低。这主要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关。

  ③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国家,常因为水的问题发生争执。

  二、耕地日渐减少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29.5亿公顷,其中容易开垦的部分已被耕种,面积为15.4亿公顷。其余虽有潜在的被开垦的可能性,但是或由于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或由于通达性受到限制,必须有较大投入才能有效利用。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中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有1.28亿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

  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①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耕地中日8.4%分布在东南半壁,11.6%分布在西北半壁。

  ②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只有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多于0.3公顷。自然条件较好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近年来,我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均不断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但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矿产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4。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

  ①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资源保证程度更低,特别是绝对需求量大的石油、铁、铜、铝、硫、磷等重要矿产缺口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四、能源问题:

  1、世界能源状况

  ①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②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市场化

  ③具体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欧洲:随着能源供应变得更为严峻和全球环境气候的日趋恶化,欧盟国家在多年努力推进和实施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在2007年制定了欧盟能源方针纲要。这是继在1951年形成欧洲煤炭和钢铁同盟,和在1957年达成欧洲核能协定50年之后,再次把能源问题提高到欧洲的核心发展战略。

  日本:在追寻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领域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在2006年5月公布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

  美国:面对世界众多新经济势力的崛起和扩张,美国的战略是竭力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其在高科技和经济实力在全球领先的超级大国地位。

  2、世界能源安全问题

  ①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巨大压力。

  ②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威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③围绕着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更趋激烈。

  ④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3、我国能源状况

  ①自然状况: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②发展状况: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能源节约效果显著

  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

  ③存在的问题: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市场体系不完善,各项改革有待深化

  能源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

  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农村能源问题突出,滞后面貌亟待改观

  ④我国能源政策:

  我国的能源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长江以北外流河区的广大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内流河区:属于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② 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

  ③ 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2000年全国总用水量已增至5497亿立方米,与1949年相比,净增4.34倍。

  (2)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缺水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全国600多个城市中,2001年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达130多个。

  中国存在的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可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等问题。

  ①水多:共涝灾害多,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在洪涝灾害上的损失平均为100亿美元,其中洪水占三四成,涝灾占五六成。

  ②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

  ③水脏:水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等。

  ④水浑:包括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引发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区别土地、土壤、耕地的概念: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

  土壤是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等。

  耕地是指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源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常见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我国能源发展措施:

  1、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节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

  2、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3、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4、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积极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

  严格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

  5、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能源立法;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应急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价格机制改革

  6、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鼓励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初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高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