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主要自然灾害和部分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 防御措施 |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
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 | 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
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 | 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
部分自然灾害类型 | 防御措施 |
洪灾 |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旱灾 |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
沙尘暴 | ①退耕还林、还草 |
风暴潮 |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 |
滑坡 |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 |
泥石流 |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 |
蝗灾 | 农业防治: |
赤潮 | 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