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地理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更新时间:2016/8/24 17:56:00  手机版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初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高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