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高中 >> 地理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更新时间:2016/8/25 16:28:00  手机版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⑤国家行动方案,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1996-2000年)确定了1591个项目,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控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中国公民违反法律,引起犯罪的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懂环境法律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法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还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等问题。经济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等

  资源法律:

  《中华人民公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等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环境破坏: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绕行心理尤其突出: ①由于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错觉 ②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题,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都空缺”。因此加强环境法则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高中地理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