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Remotesensing,简称RS),就是遥远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分类:
遥感技术的原理——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上面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地球上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再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
遥感的工作过程图:
提示: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其他无线电波等。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物体,如大气、土地、水体、植被和建筑物等,都具有吸收、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正是通过探测各种地物反射或辐射的不同电磁波,从而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这就是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的主要特点:
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成本低、收益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