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GIS起源于人口普查,土地调查和自动制图
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它在航空摄影测量学与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以及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管理的要求,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计算机来收集、存贮和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有属性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 提出了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1963年又提出GIS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第一个GIS--加拿大GIS
随后GIS以燎原之势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发展
国际GIS发展
60年代,探索时期。人们关注什么是GIS,GIS能干什么
70年代,巩固时期。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
80年代,突破阶段。人们把GIS与RS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地评价,核扩散问题等
90年代,产业化阶段。对GIS进一步研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空间关系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引入等
我国GIS的发展
70年代,准备阶段。GIS先驱进行极积呼吁、舆论准备和一些可行性实验
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我国在GIS理论探索,规范探讨,软件开发,系统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90年代初,GIS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这也推动GIS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96年以来,GIS产业化阶段。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已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和地方级的GIS相继建立并投入运行;各高校开设了与GIS相关的新专业;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GIS基础软件的研制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