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化学

固体溶解度

更新时间:2016/9/6 13:06:00  手机版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概念的理解:

  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点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

  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下一篇:气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推荐
 高中化学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