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数学

直方图

更新时间:2016/9/27 12:56:00  手机版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相关概念:

  组数:在统计数据时,我们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组距: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

  ①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作直方图的目的有:

  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

  1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

  搜集有关数据。

  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

  2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作直方图的目的有:

  ①估算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

  ②考察工序能力估算法

  ③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④判断施工能力;

  直方图绘制注意事项:

  a. 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

  b. 组数 k 选用不当,k 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

  c. 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看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

  d. 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 的位置(点画线表示)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C p或 CPK.

  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个组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去除组数,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最小测定单位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应用步骤:

  (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

  (2)确定数据的极差(R)。用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求得。

  (3)确定组距(h)。先确定直方图的组数,然后以此组数去除极差,可得直方图每组的宽度,即组距。组数的确定要适当。组数太少,会引起较大计算误差;组数太多,会影响数据分组规律的明显性,且计算工作量加大。

  (4)确定各组的界限值。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据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分组时应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

  第一组下限值为:最小值-0.5;

  第一组上限值为:第一组下限值加组距;

  第二组下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限值;

  第二组上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限值加组距;

  第三组以后,依此类推定出各组的组界。

  (5)编制频数分布表。把多个组上下界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频数据(f )。

  (6)按数据值比例画出横坐标。

  (7)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以观测值数目或百分数表示。

  (8)画直方图。按纵坐标画出每个长方形的高度,它代表取落在此长方形中的数据数。(注意:每个长方形的宽度都是相等的。)在直方图上应标注出公差范围(T)、样本容量(n)、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x的位置等。

 上一篇:频数与频率
 下一篇:条形图
 小学数学知识点推荐
 初中数学知识点推荐
 高中数学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