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语文

语句停顿

更新时间:2016/3/24 15:07:00  手机版

  语句停顿(节奏划分)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

  一句话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

  语句停顿考查形式:

  初中语文考查语句停顿(节奏划分)的一般是诗歌和文言文,诗歌的语句停顿是根据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停顿。

  对于文言文的语句停顿主要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停顿。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③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④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⑤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

  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

  对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上一篇:标点符号
 下一篇:成语
 小学语文知识点推荐
 初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高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