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

更新时间:2016/3/29 11:40:00  手机版

  正确使用词语: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

  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

  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

  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三)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他(人称代词);

  怎么(疑问代词);

  还(语气副词);

  不(语气副词);

  来(行为动词);

  呀(叹);

  下回(量词);

  我(人称代词);

  还(重复副词)来;

  有(存现动词);

  借(行为动词);

  有(存现动词);

  还(行为动词);

  再(重复副词);

  借(行为动词);

  不(语气副词);

  难(形容词)。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3、词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4、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放式及解题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和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

  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

  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

  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

  解题方法: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

  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1.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2.辨别词义。

  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人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语代入。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朗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句意是否明确。所以,在做易混词语辨析题时,可以将待选词语填入原句,再默读,体味语感,分辨词语运用是否妥当。尤其是在做关联词辨析时,将成套的关联词代入原文,通过朗诵,领悟出词语与原句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下一篇:关联词语
 小学语文知识点推荐
 初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高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