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小学时,
自己常常被班主任(也是
我们当时的
语文老师)称为是“文艺女青年”。但其实,我心里还是有些惭愧的,
因为当时的我既没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又没有一个拿得出
手的相机;我的绘画技巧也不算高超,标志性的麻裙也能被我穿成麻布袋儿,甚至一双白色松糕
鞋一天就能看不出本色……总之,这林林总总地加起来,我是没有被叫作“文女”的资格的。
虽说不是“文女”,但我身上唯一能沾上边儿的,恐怕也只有一种通病——矫情。
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小本子。这个小本子上面贴满了
花花绿绿的贴纸,空白的地方,就会被我写上一些不知从哪儿听来的酸了吧唧的小句子,像小四那句著名的“明媚的忧伤”。把本子变得像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样,偏偏自己还不觉得。
当时班上有许多
女孩子
喜欢这样,所以我也不算太显眼。但不知是不是我天赋异禀,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越写越多。于是乎,我的小本子就在班上传开了,甚至还传到其他
班级里去了。
当时的自己还沾沾自喜,好像头上有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明日之星”,如同当时领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我而不是莫言一般。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矫情就有如决堤洪
水一般,无法抵御也无力抵御。于是,我便在矫情的
道路上渐行渐远。
然而,我
第一次真正
感受到自己的矫情,是在那一
瞬间。
那天
黄昏,我照常坐着78路公交车,从
学校驶往
家里。我倚在车窗边,听着《安妮的仙境》,注视着道路边那向后方退去的
梧桐。
我依稀记得,有一个瞬间,我
看见了
太阳强烈而又
温暖的光芒。梧桐隐匿在
阴影之中,
树顶的叉枝上,有一个
鸟巢,旁边有一只
麻雀,在缓缓地向那儿靠近……
或许是这一切太过寂
静美好,或许是鸟儿的气息太过温和,又或许是音乐太过抒情,那一刹那,眼里竟开始冒出泪珠!
同车的
同学看见我,慌忙拿下我的耳机,递给了我一张纸巾,焦急地问着?:“怎么了吗?是不是……”
我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难不成,要我跟她说我被
风景感动到了吗?
现在的我,偶尔也会翻看
原来所写的
心情日志,有时感到温暖,有时也会被自己“恶心”到。突然想到,要是有人看见了这样的东西,一定会说:“这姑娘只能
孤独终老,矫情至死了。”于是,我便删了我所有的日志。
现在想来,那时写作的愉悦,被传阅的肯定,买到新贴纸的兴奋,都随那删除的日志,
一起遥远了,但却又是那么清晰、亲切,那么令人
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