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
外公家时已是6点半了,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天边透着淡淡的橘黄色,伴着丝丝缕缕的
云,整个
天空就好像是一块大大的
橘子糖。
当天晚上,
我们住在了外公家。我和
妹妹有些兴奋,
因为明天还有一个
约定。
这里的人们起床起得都非常早,当我和妹妹出
门时,门外早已经是一派
热闹的景象了:孩子们骑着小自行车在刚铺好的
水泥地上嬉戏
玩耍,老
奶奶们也都端着一碗稀饭,拿着一块糍耙,边吃边坐在小板凳上话家常。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鲜活的气息。那里有一个老的小百货店,其实称不上百货店,只能算是个杂货铺,因为太小了。用来挡
雨的铁皮已经被锈蚀得破败不堪。一个驼着背的老人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呆呆地望着天,似乎在等着什么。
看见这个老人,我立即拉着妹妹跑向百货店。老人看到我们,笑着说:“哟,城里人来了么!”他的
牙齿所剩无几,只能抿着嘴嘿嘿地笑,但这笑容并不滑稽,相反,却给人一种
温暖的感觉。“快来快来,你们再不来么,店里的糖都要卖完了!”他挥着
手,招呼我们进店。
老
爷爷扶着木梯子,一步一步,颤巍巍地走上去,用干枯得像柴一般的手跟难地够到两
根带着长长杆子的糖,递给我们,又摆摆手拒绝收我们的钱。我知道,这个老爷爷的儿子在外地的工地上打工,而他的老伴已经不在人世了,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
生活。他就只能每天坐在杂货铺门口的小板凳上,从
清晨坐到傍晚,只是偶尔跟别人说几句话,尤其
喜欢和孩子说话。
以前我和妹妹来这儿,总是会看见,老爷爷的背弯弯的,像一座
桥,我知道那桥上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他的
影子在落日的映照下被拉得很长很长,却始终形单影只,如同一只孤雁,找不到一个
心灵的归宿。每当载到
乡下,我和妹妹总是会来这间小杂货铺,一人拿一根这样的橘子糖,再和老爷爷聊聊天。慢慢地,这仿佛成了一种
习惯,老爷爷也习惯了等我们来拿糖,来和他聊天。无论聊的是什么,他脸上的笑容却始终
存在,仍旧那么温暖,仿佛带着橘子糖的甜味儿。于是,杂货铺门口再也不是孤零零的一个影子,而是三个影子和一阵阵笑声。
“快点过来!我们要走了!”
爸爸打断了我们三个人的聊天。我刚想跟爸爸说再等一会儿,老爷爷却拉住我说:“赶紧跟外公
外婆说
再见去。车子不等你们。”我和妹妹又买了两根橘子糖,边走边和老爷爷道别。
在晨光的映照下,那两根糖
特别漂亮,好像一块水晶,又像那个老爷爷的笑脸,亮亮的,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