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
山坡上有一口
水井,每到
雨天,雨水顺着石板流进井口里。井上有绿
树遮阴,井边有鲜
花做伴,井里的水不会悄无生息地蒸发走,它总是那样平静地看着井口,平静得能照出人影。
这口井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守井人。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头发斑白,深邃的双眼透露出一股
岁月的沧桑和与世无争的平静。浓墨重写的隶
书体“一”字似的胡须,却很少随着嘴唇上下跳动。
在他的
世界里,似乎只有一台小型收音机、一只黑白相间衰老的京巴
狗和一
根粗壮发黄的烟杆。
他,不仅仅是这口井的守护者,也是这口井的建造者。十年前,居民刚入住新楼房不久,有时会出现停水现象,老人便觉得大家需要一口备用水井。他在后山坡的一处绿荫地上,用钢钎一点儿一点儿凿出一口竖井,用一块块石头垒在竖井上,用水泥抹平,用劈好的木板盖上。每天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无怨
无悔。
老人与邻里
交往不多,水井也就无人问津。尽管这样,他还是每天去山坡,准备好长柄水瓢,守护着那口水井。他似乎知道
自己的井水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现在他要做的就是
保护这井水不受污染。
那一年,是个旱年。自来水供应十分有限,居民们都在为用水发愁,急得直跺脚。没想到,不善言谈的老人来到居民楼下,逢人便讲后山坡上他凿的那口井里有充足的水,可以供大家救救急。一传十,十传百,居民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人们将信将疑,不知老人说的是真是假。他们心存疑惑地来到后山,当看到满满的一井水时,顿时欣喜若狂,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
泪水。大家纷纷背上背篓、提上水壶去打水。就这样,靠着这口井,大家度过了那段最
艰难的日子。
后来,年年
风调雨顺,自来水厂也加大了供水量,停水的次数少了,人们也渐渐淡忘了后山的那口水井,渐渐淡忘了那位沧桑的老人。
可老人跟往常一样,默默地守护着井水。他仍坐在水井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京巴狗依偎在旁边,
阳光把他们的
身影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