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
我对《昆虫记》就很着迷,尤其
向往法布尔幼年时的
生活环境。杭州
植物园自然一直是我的第二
课堂,我在那里
认识了许多昆虫
朋友。
今天,
妈妈让我当一回小导游,带她夜游植物园。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我带领妈妈
出发了。初秋的傍晚,空气中依然残留着不舍离去的热
风,但一走进植物园,暑气顿消。大榆
树上的锹甲,匍匐在睡莲上的金线蛙,在桑树上进食的
云斑天
牛,都一一映入眼帘。
在一棵桃树下,我意外地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我抬头张望,幸运地在树杈上
看见一只正在脱壳的
蝉。只见它背上裂了条缝,这是多
有趣的一幕哇!从没看到过“金蝉脱壳”的我很兴奋,但硬
忍住没用
手触碰它的翅膀。
因为我知道,金蝉脱壳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要
经历最起码两三个小时的
时间,
如果中途被碰伤,很容易对它造成
影响。
我们继续往里走,来到桃园岭这个昆虫聚集地。我从容地从包里拿出一块大大的白布,挂在树上,上方用电筒灯照着。不一会儿,许多昆虫便“慕光”而来,绕着灯泡飞舞,停留在白布上。我得意地告诉妈妈,这就是“灯诱”,可以方便我们更近
距离地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
“这个好办法你是怎么想到的?”妈妈惊喜地问。“当然是万能的度娘喽,我可是做足功课的。”我兴奋地回答。
这时,树丛中传来一阵阵的叫声,清亮的
声音划破了
宁静的夜空。
“我们捉
知了吧!”妈妈提议。
我赶紧解释:“这不是知了。我们刚进园子的时候,都是吱呀吱呀的知了在唱歌。它们声音洪亮,可惜只有一个调。现在天黑下来,知了就休息了,应该是螽斯、蟋蟀、纺织娘上场的时间。”
妈妈点点头说:“真的,和知了相比,它们的
歌声的确清丽多了。”
我赶紧拿出
手机,录下这天籁之音,时而高昂、时而舒缓、时而婉转、时而低沉……
植物园的
夜晚,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