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高考满分作文
 古诗名句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梅花 | 兰花  | 桃花  | 荷花  | 菊花 | 思乡 | 友谊 | 爱情 | 爱国 | 感恩 | 孤独 | 思念 | 伤感 | 人生 | 动物
 名人名言爱情 | 读书 | 励志 | 时间 | 友谊 | 诚信  | 爱国 | 勤奋 | 奉献 | 真理 | 智慧 | 道德 | 成功 | 事业 | 劳动 | 青年 | 青春 | 教育 | 思想 
 栏目类别: 高中生作文  >> 高中,苦难,高三,议论文,成长 >> 

于苦难中成长作文

更新时间:2015/11/3 16:32:00  浏览量:4294
  当耀眼无瑕的珍珠退出蚌腹的那一刻,它所经受过的磨难早已不可计数;当湍急奔放的河流汇入海洋的那一刻,它所遇到过的艰险早已无法预估。(用珍珠退出蚌腹、河流汇入海洋的那一刻写出它们的成长都是在苦难中完成的。)正如最精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进一步采用比喻突出苦难对成长的意义。)人生在世,不经历应有的磨难,不在苦难中成长、磨砺身心,又怎能立身于现世,扬名于万古!(点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纵观中外之史,王守仁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尼采也曾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强迫们大彻大悟。”(用王守仁、尼采的话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观点。)是的,没错。痛苦能够毁灭人,但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需要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就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当然,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于苦难中成长,从而磨砺出一番不同于旁人的别样人生。(从中外之史的角度来证明“于苦难中成长”这一观点,突出苦难可以磨砺出别样人生。)
  再论古今之事,顾贞观面对苦难曾有如此感叹:“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而中先生目睹中国之逆境,也曾慷慨陈词:“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代国父,受任于亡国之际,担命于危难之间,若无此等毅力、勇气,何谈中国之光复,何望中国之未来。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使人坚强,安乐则会使人萎靡。就像逆境展现才华、顺境遮蔽才华一样,人唯有在苦难中成长,才能磨砺出品性,完善好修养,从而造就出一番丰功伟业。(和上一段相似,从古今之事的角度来阐释“于苦难中成长”这一观点,同样通过列举名言警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突出苦难可以磨砺品性,完善修养,成就伟业。)
  而今之世,世不正,人心不古。人们对自己孩子的溺早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试问世间还会有多少人会像侗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子女,还有多少人能够像美国长那样教育儿童。严父慈母的说教之词早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是皇帝,父母为仆佣。然而,这种有违纲常之举,竟发生在教育如此普遍盛行的今天,不失为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极大讽刺。不懂得在苦难中成长的人,注定一事无成。(联系现实,与前面的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中国现在的教育缺少苦难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面对失败挫折,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比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真正让孩子“于苦难中成长”才是明智之举。)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荀子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进一步引用孔子、荀子的话,突出文章观点。)
  由此可见,苦难于人生之必要,于成长之重要,就像能够于亿万年洪荒洗礼中依然生存的绝不是上古的原始生物。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月磨炼的人生,才不愧为真正的人生。(突出“于苦难中成长”对人生的意义。)
  正如风浪之中的帆船,即便程再艰难,终有一天也会到达彼岸;就像埋于地下的种子,纵使过程再艰辛,终有一天也会生发芽。(采用比喻进一步强调苦难对成长的作用。)曾见过一棵饱经风霜的老屹立于悬崖之上而不倒,绝不是“幸运”二字能够形容的,它经历的苦难,即便是说得出来,恐怕也无人能够听懂。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纵览如今之光景,我自有一番醒悟。人生在世,若为温室中的朵,一见阳光便会枯萎而死,还不如心甘情愿地做一棵,于狂风暴中翩然摇曳,于众人无视中傲然世间。(联系自我,表明态度,再次突出文章中心。)

 上一篇:感悟桑树作文
 下一篇:摘草莓作文
 关于高中,苦难,高三,议论文,成长的作文
 作文写作素材及技巧
CopyRight @ 2007-2015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