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跟
我讲,那时,
井台最
热闹。
天光或者
黄昏,左邻右舍、前
街后巷的大妈大婶便会走出
家里,聚在井台边洗衣、淘米、洗菜。她们抱着大
水桶,红肿的
手指上下飞舞,搓揉着
衣服,拍打着肥皂泡沫。肥皂用完了,借别人的擦一下。看
邻居的衣服还有一大堆,分几件,
帮忙搓。打一桶水,分半桶给隔壁家的。有人洗
黄瓜,井台边的大妈大婶每人都能分到一
根黄瓜。
当然大妈大婶的嘴也闲不了,家长里短:张三家的大
狗咬了人,大家都骂那狗东西;李四家的女儿
相亲又黄了,大家都叹息姑娘命苦;王五消失一年带着漂亮媳妇还有大包的钱回来了,大家说王五福气真好……
奶奶说,没洗衣服没挑水,也会去井台走走,那里有可以聊天的人,那里有没听过的消息。
井台,拉近了邻居的
距离,是奶奶心里
美丽的
记忆。
后来,奶奶去井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强行吞噬了一口口井台。侥幸逃脱的井台,躲在
城市的角落,暗淡了下来,渐渐长出了青苔,水面上漂浮着垃圾。洗衣、淘米、洗菜,奶奶都用自来水。没有了倒映笑颜的井水,只有冷不丁一股脑冲流而下的自来水。奶奶有时候站在防盗窗里面,
眼睛望着井台的方向,
寻找着邻居的
身影。
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城市的冷漠与水井的消失,
原来与自来水管的普及不无关系。我的心为之一颤,原来如此。
然而世事无常。奶奶对井台的
思念解脱未果,广场舞来了。她们早早地吃过晚饭,未等
太阳下
山,左邻右里、前街后巷的大妈大婶走出家
门,聚到广场。
她们情不自禁地开始跳起舞步,挥洒夕阳前的汗水。在“炮火连天”的音乐中,心中的激情重燃,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教动作,聊家常,大家再次靠近了,以前井台边那再
熟悉不过的
生活模式,似乎又回来了。大妈大婶们越跳越起劲,一天中最期盼的事仿佛就是这个了。
很多人认为广场舞扰民,可是我自私地认为广场是生活给奶奶这一辈人的新“井台”,那强烈的声响是对邻居发出的
热情召唤。
井台,是左邻右舍
心灵的记忆。换个角度想想,广场,何尝不是前街后巷欢乐的见证。
【评】]
这篇文章
选择了“井台”“自来水”“广场舞”三个意象来演绎
自己对
邻里关系的
思考。其中“井台”意象侧重于表现传统的邻里关系那种亲近单纯
美好暖心;“自来水”意象代表着传统邻里关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遭遇,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广场舞”意象具有现代邻里关系新的内涵。小作者在“广场舞”这样现代化的生活中发现了传统“井台”般的邻里关系,这是对前文的呼应,也是对邻里关系的回归的新发现。文章把“邻里关系”置于城市发展中加以表现,而且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思考,因此显得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