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样一抹
色彩,深深地印在
我的
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那是去年
暑假的一天,我在
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海滨森林
公园游玩。这是一片巨大的人造防护林,面积有2000多公顷,
拥有各类
植物600多种,
鸟类及各种珍稀
动物近200种,负氧离子浓度
特别高,是远近有名的天然氧吧。
爸爸已多次来过这里,他说,由于这里
树特别多,管理员少,整个林区又是全开放的,时不时就会看到垃圾,有些还特别脏,实在是大煞
风景。
我们的车子七拐八拐,不一会儿就进入林区深处,一下车,我就被优
美的景色给迷住了。你看,一排排高大的
水杉树伸向
远方,无论你朝哪个方向看,它们都站成一条直线,真是壮观极了。脚下是厚厚的一层野
草,各种野
花散在其中,像
星星眨着
眼睛。几只白色的大鸟在不远处的草地上散步,一只野兔慌慌张张地从它们身边跑过,大鸟们继续散步,不为所动。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猛吸几口,整个人便立刻感到神清气爽……
突然,远处的几个小红点跃入眼帘,在一片
绿色当中,那抹红色显得格外耀眼。那是什么?不过,由于
距离太远,加之晃动的树枝不时遮挡视线,让人
根本无法看清。
我们一
家人席地而坐,吃点心、喝饮料、看林海、听鸟鸣,好不惬意。随后,我们收拾好垃圾,继续驱车向森林中心驶去,这一
路上,几乎没看到什么垃圾,难道爸爸的话有点儿夸张?
10多分钟后,遇见4个穿着红马甲的人,他们在便道两边的沟渠中
努力搜寻着什么。爸爸停下车,我们便与他们攀谈起来。
原来这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带着两个孩子来这里义务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他们都加入了当地的一个
公益性组织——海滨森林环保志愿协会,红马甲是协会统一发放的。那个小男孩10岁左右的样子,一
手拎着方便袋,一手用竹夹子在夹着一个垃圾袋;身后是她的
妹妹,只有四五岁吧,套着宽大的红马甲,也学着
哥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找着垃圾,红扑扑的小脸上,分明沾了些泥浆,却显得更美了……我终于
明白,这一路上没看到垃圾的原因了。
告别了他们,我们的车子继续
前进,回望车后,那一抹红色虽然渐行渐远,但却像火苗一样,在我的心中不停燃烧。我知道,那抹色彩,将会永远燃烧在我的心中。
【评点】
这篇文章以
时间为序,讲述了作者
游览森林公园时,巧遇一家四口捡拾垃圾的故事。文章先点题,接着讲述故事,最后再写那抹燃烧的红色,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文中的主要人物显然是那一家四口了,文中对其着笔虽然不多,但小男孩及其妹妹捡拾垃圾的样子,却非常鲜活,令人过目
难忘。特别是那抹燃烧的红色,映衬出了这一家四口的品格。小兄妹的爸爸妈妈虽然“隐身”幕后,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这对夫妻的
善良与
美丽。无论是对森林里各种景物的呈现,还是对四个“红马甲”的描写,语言都非常生动,显示出了作者过硬的
文字功底。比如“吃点心、喝饮料、看林海、听鸟鸣”这几句,简洁而不失韵味,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