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
流浪。
我的
心灵在流浪吗?两年前,我写下这句话,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每天,
早晨六点钟起床,在汽车站旁边买早饭,七点钟准时到达
教室。十二点之前一直坐在
自己的小位置上盯着
书中红红绿绿的线条。十二点半吃完午饭,回去继续
看书。下午五点半
放学,去吃一顿
简单的晚饭。晚自习后,或者和
同学一起回宿舍,或者到操场闲逛。周末,去
图书馆看书或者和
朋友们踢一场足球。
就这样,我在十一中度过了两年的
时光。有时候,甚至觉得喝一口
水的
时间,一天就
过去了。每天看着同样的
太阳在头顶移动,每天在同一个时间打哈欠,在同一个地点遇到相同的人。这样的
生活,一日三餐营养也均衡,不同类型的朋友也很多,更有足够的时间来
读书学习,但心却像海洋里的
鱼落入淡水中,漂泊、
漂流,停不下
脚步,也不知下一刻会到哪里,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高三,我迎来了新的
语文老师——刘老师。她的到来,如一缕温润的春
风,吹来了
理想的
种子,飘到我的心中,在心中悄悄地发了芽。她的课,又似开启了一扇
门,让我看到了外面广阔的
世界。
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语文课,是我最欢乐的时光,刘老师总会在这一天给我们准备许多
阅读材料,或是泰戈尔的《飞
鸟集》、卞之琳的《断章》等文学经典,或是
励志文、时令文……静静地,读着这些诗文,品尝着书中字里行间渗透着的那些甘露,仿佛跟随着书页到了另一个世界,看到了
蓝天白云下一抹娇媚的
阳光,深秋下一片
温情的
落叶。这些
风景泛起我心头的涟漪,拭去我蒙在心里的尘埃,让我仿佛看到了诗人们默数着经年流转的柔情,又好似看到了时光尽头那些被沧桑洗礼的嫣然。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那些想要去
坚持的初衷换了又换。读着读着,内心似一望无垠的原野开阔起来明朗起来湿润起来葱茏起来。
渐渐地,语文课成了我心灵栖息的驿站。在语文课上,我可以
看见没有掩饰、没有束缚的那个世界,轻描那一个个触动灵魂的对白,我也无所畏惧地肆意挥霍着自己的孤单与陌生的
渴望。我的真心,在生活中总是藏得很深很深,需要一双懂的
眼睛,才能迎上它的目光,而在语文课上,与诗人、智者的一份份浅浅的交谈,却能碰撞出人世间最绚丽的火
花,绽放出明媚的
烟火。我的心不再流浪。
从
学校门口向前走100步,是一个大
超市,拐过两条
街道是汽车站,各种汽车到了晚上都会聚集到这里,发出各种鸣响后,突然沉寂下来。先前的两年我经常在这些地方游移,而现在,夕阳中,我常常跨上k107
路,在第12站下车,直走200米,来到曾创作过《有的人》的诗人的
母校,那是我心中神圣的殿堂。
我流浪的心,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