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
根,民族的
精神,也是民族的魂。它是
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时间老人对它精心的筛选,是时代的烽火在它上面刻下了独特的烙印。它蕴藏了深沉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气韵。即使是它的一道裂痕,一条皱纹,甚至是一个
伤疤,也可以给现代人带来
特别的
感动。
我很
感恩这几年来遇到的睿智与尽责的中文教师指引我漫游中国
传统文化长河之中,
老师常常在我耳边提醒我做人要饮
水思源。她们深知中华文化是身为华人的精神
家园,也是我们华人的思想基础。因此她们总不忘告诫我们:身为新一代的华裔子弟,我们有
责任去延续中华文化,传承下一代。
因为只要文化不断,民族就不会绝。她们总在华文课上引领我们去
认识并接触各式各样的中华文化,让我们一步步去探索身后的文化底蕴,探寻
自我。我怀着细腻的心
感受一切,感受着她们的谆谆教导,让我获益匪浅。
记忆犹新的是我曾在华文课上认识了二十四节令鼓,这个从中华文化演变成马来西亚华人独特的传统文化。
鼓,可以拼为
鼓励、鼓舞、鼓动等组词。鼓代表了积极有力的一面。咚哒咚声声充满了
生命力的节奏,仿佛是人体心脏的跳动声,鼓动众人澎湃的热血,感觉着生命已随着鼓声而燃烧得无比
灿烂。鼓是一种乐器,可以传统,亦可以现代,无论古典或流行音乐都不可缺少鼓所带来的强劲节奏。鼓器自古已存于世,是原始
人类生活的通神工具。在祭祀、战争、音乐、传递信息中扮演着启动、号施与
奋斗的角色。古老的中国把鼓当作节庆仪式所不可或缺之物品,也把鼓视为通神灵具。
二十四节令鼓诞生于一九八八年,是马来西亚作家小曼陈再潘在第九届华文
舞蹈节的九鼓擂动后所引发的概念,再由陈微崇老师糅合华族传统乐器的精华所创发而成。当中包含了文化传承的远大精义。
课堂上,老师口沫横飞地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让我对二十四节令鼓队产生了
向往之心,也从此与二十四节令鼓队结下了缘分,写下了不一样的故事……记得刚加入二十四节令鼓队时,一切对我而言是多么的陌生。打鼓的生涯并不是我想象中的
简单,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鼓声的
陪伴下,我渐渐对鼓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与鼓棒成了形影不离的
朋友。这是我
人生中的另一个篇章。因为缘分,我渐渐认识队中的鼓友们,真挚的
友情也就从这里开始。因为鼓,我们共同演出;因为鼓,我们培养出了共同的默契;因为鼓,我们并肩攀爬着
友谊的参天大
树,齐齐翻越了如
云的重重难关,用鼓锁起的
回忆,谱写一曲动人的乐章,叙述着一页页的年少轻狂;因为鼓,我们用彼此坚定的
信念,击挥出生命的呜响。
二十四节令鼓队从此在我心中落地扎根,萌芽,让我
拥有满满的欢乐。随着熊熊烈火在内心的燃烧,我们乘着鼓声扬名四海的意念,抖擞起力挽狂澜的精神,分工合作,
团结一致,尽力挥舞出完
美无瑕的一切。震撼的鼓声,刚中带柔的动作,见证着一
路走来的足印。打鼓的生涯并非事事顺利,但鼓
手的人生因不完美而完美。因为
勇敢,于是我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展翅翱翔,飞向一直瞩目的天堂,让人生有了璀璨的绽放。
感恩一路有鼓,让我学会了勇敢,让我学会了
坚持不懈。打鼓的生涯,充满了
泪水与汗水,但我从不后悔加入鼓队这个大
家庭。或许将来,鼓友们将分道扬镳,集聚的日子不在,但那璀璨耀眼的回忆年华将永远不忘,它将永远闪现着,闪耀着。
愿中华文化不断,如雷的鼓声尽情的响起,好似一束斑斓的
烟花绽放着,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依旧在夜空人们期望的注视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