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铁轨设计的
路径,火车会到达
远方一个全新的
世界,但也会
错过路径外的许多
美丽。
“远方”与“美丽”矛盾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几个世纪前的小说
家狄更斯的话语响彻耳畔。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动荡,矛盾突出,资产阶级戴着虚假的面目招摇过市,在黑暗统治下,人们渐渐趋向麻木,
失去了对
生活的热血、豪情与
信心。但狄更斯并未被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秩序束缚,而是
用心血写下巨著《雾都孤儿》与《双城记》去唤醒众人。它们犹如一盏明灯,照亮
未来。人们相信,有了此灯,天不会黑。因此,人有言,
因为有了“美丽”,“远方”才终会到达。
时代像巨浪,让她沉浮,但无论何时,她总是奋力潜游的一个,拼力跃起,哪怕坠落,也终归是摸到了更高的
天空。她,萧红,一个普通却并
不平凡的女人,不愿被封建
家庭和社会束缚,一心
追求自由,虽路途不顺,感情坎坷,但她
不放弃希望,在鲁迅的指点与帮助下,她用笔作武器,写下名著《生死场》,让人们看到思想的不屈与灵魂的
坚强。因此,人当言,离开“铁轨”,火车虽到达不了那个“远方”,但是可以到达另一个“远方”,
拥有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智者曾言:“人是一
根有思想的芦苇。”
我们不应也不能否认
规则,但重要的是如何在利用规则的基础上施展
自己的才华。著名导演姜文
坚持低速高质的原则,继《让子弹飞》后又时隔四年出品《一步之遥》,获得高票房与好口碑,印证了那句:“站着,把钱挣了。”因此,“铁轨”依旧,但因学会了灵活
变通,而美丽“依旧”。
诗人汪国真有言:“对远方的
向往,不是
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诚然,并非所有“远方”都会到达,但只要心怀“面朝
大海,春暖
花开”的
信念与
执着,
生命终将会绽放出多种多样的美丽。
【评点】 考生巧妙地从原材料中挑出“远方”和“美丽”两个关键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此角度,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所选用的三个事例,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当代的;而且三个事例的叙述方式富有变化。也正是通过这样丰富的事例,作者全面而准确地论述与“远方”与“美丽”的关系,论述充分、有力,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