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拔萝卜了,突然,
我发现菜叶下露出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红脑袋”,正排着队伍,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慢慢地弯下腰,两只
手握紧叶子,使劲一拔,只听“嘿哟”一声,萝卜没动,我摔了一个倒栽葱,
原来叶子被拽断了。哼!这个萝卜真不听话,居然还赖在被窝里不出来。难道非要惹我
生气吗?我心里暗暗想:“小样,你以为这样我就被你打败了吗?看我怎么治你!”我略一
思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拿来一
根树枝,一端插进泥土里,另一端用力一撬,泥土像长了翅膀一样朝我的脸上飞来。“啊!”我捂着
眼睛惨叫了一声。
眼泪大军哗啦啦地跑来,
一起发动进攻,冲走了溅到眼睛里的土。我再一次拿起树枝,屏住呼吸,整个身体的
力量都一点点压在了树枝上,萝卜这时候才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一点儿,一点儿……啊!一根又大又红的萝卜终于被我拔出来了!
小锦囊:细化动作 有些同学描写动作时觉得没那么多话可说,好多动作都是一闪而过,脑子里回放的时候,似乎很笼统、很模糊,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写。比如学骑自行车、学游泳,本来是很缓慢、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可是不少同学三五句话就写完了,让读者根本看不出他具体是怎么学的。小娜姐姐教小星星们一个小妙招:就是在观察和描写时,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小动作,就像看体育比赛直播时的慢镜头回放一样,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写完一个动作再紧接着写下一个动作,这样一环扣一环,自己写起来清晰有序,别人读的时候也仿佛亲眼看见了一般。 如上文《拔萝卜》中,小作者将“拔萝卜”这一大动作分解成了3步:1.握紧叶子拔,失败。2.用树枝撬,失败。3.第二次用树枝撬,成功。这样,不仅叙事有条理,情节一波三折,而且,“拔”的过程也变得具体、生动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请你回头看看《煎鸡蛋》中,作者是分几步来细化描写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