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
水,点点微寒,圆圆的月挂在天上。
窗外,幽幽的夜色,如同一抹浓重到化不开的忧伤,勾起了
我的一缕
乡愁。
幼时的我,依偎在
母亲的怀抱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
幽静的
夜晚,那时的空气似乎比现在要通透得多。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床上,犬吠的
声音从院落的那边直直地传到这边,万籁俱寂,一切都是那么澄净辽远。远
山似是有灯,灯火缥缈。彼时我童真的
眼睛尚未染上哀伤,如今,午夜时分倘若听到犬吠,心中会
忍不住涌起思乡之情,不由感慨万分。
离
家求学,多有离情。
故乡于我,
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都与夜有关。也许夜是苦涩而又安稳的,是寂寞而又
幸福的,是空虚孤单而又满足喜悦的。我在离开故乡后的十年
时间里,无数次想起那一个个相似的夜晚——宽敞寂寥的马
路,刺眼高耸的路灯,稀少的车辆,老旧的大
门。
父亲、母亲、我,以及我们漆黑的
影子。我一年又一年地
长大,个子越长越高,心底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我们一次又一次地
离别,在
梦里一次又一次地重逢,那个无数夜晚重叠起来的场景,我一想起,眼睛就发酸。
读《项脊轩志》的时候,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旧庭院,想哭,但我忍住了。归有光曾在他的项脊轩内度过了多少个幽静的夜晚呢?我与他仿佛有一份似曾相识的心境——
因为那扇大门后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注定分离。
从温带迁徙到亚热带的我,像一只孜孜不倦的候
鸟,逐渐学会不再沉溺于往日的悲戚中。依旧是幽深的夜晚,悲伤如潮水般一次次袭来,我终究还是一点一点
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似乎是在
成长。我开始为夜晚投射在那一面素净的白墙上的迎春
花的影子驻足,开始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
温暖的
名字,开始
习惯一个人在夜晚默默地流泪再悄悄地擦干,开始像罗兰一样,“比起花来,更
欣赏树”。
喜欢站在树前,瞻仰它那遗世
独立的
风姿,既
羡慕它的苍郁挺拔,又同情它的孤高寂寞,脑海里却每每拿那树和记忆里故乡的树作比较,心头,依旧萦绕着淡淡的乡愁。
夜,幽幽的。今夜,是否可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猎猎的北风啊,倘若你知我意,可愿吹梦到“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