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落了。
入夏多
雨,雨后,
天空中会出现
彩虹,
路过
黄昏的海边,能听到动听的潮声。儿时晚归,
妈妈的房里总会留一盏灯。
院子门口的那棵木棉
树,高大挺拔,使人深信它如同镇子上那说故事的白发老翁一样年岁久远。
还很小的时候,
我总会和
同学在
放学后大喊大叫地冲出校门,然后踩着“
风火轮”到达海滩附近的沙堆前。沙堆很高,却永远不能阻挡我们
前进的步伐。翻过心目中的“
山丘”,蹲下细看脚下的
蚂蚁爬行,挑逗沙场门前的看门大
狗……直到夕阳慢慢沉下,天空呈现出渐变的暗紫色,我才会带上装满沙粒的
书包和已经黑成碳的外套,飞奔
回家。而这时,
母亲总会坐在木棉树下等我,整个院子里溢满浓郁的菜香,
灯光微茫,却衬得母亲的容颜格外清新自然。
一年又一年,海边的风,不断地拂过木棉树。木棉
花开了落,落了开,
时光既生生地把我从一个小幼童拔高成半个大人的模样,也悄悄地偷走了母亲的
青春年华。
因为学习越来越繁忙,我不再有多余的
时间可以任性地跨越沙堆,当然更没空再去挑逗大狗。
上初中后,我很少回家了。回家后,妈妈总会将我的
水壶装满水,叫我带上
爱吃的
零食,叮嘱我多穿
衣服。但每次一到该去
学校的时候,我的
心情就像炸
药包一样,一点就着。“小梗,快点起来收拾东西去学校啦。”妈妈边说边将我的东西放入书包。我很不耐烦地说:“不要,才四点。”“四点还早啊?快点啦。”妈妈把书包放到我肩上,
细心地送我上车。她就站在车
窗前,嘴里喋喋不休地叮嘱我不可以乱吃东西什么的。车慢慢地行进了,我回过头看去,快速吹过的风掠起她双鬓的发丝,让她看起来是那么沧桑。唯有远处的木棉,无声地伫立着,不言不语。
只要能回家,即便要转两趟车,即便一路上尽是颠簸,即便每次都会在上下车时都会被人
群挤成沙丁
鱼,我都义无反顾,将这些
烦恼抛掷到脑后。就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清新起来。
那个周末,我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但等了半天,却不见一辆车路过。我只好沮丧地靠步行走向遥远的车站。千辛万苦,好容易赶到车站,车站已是人山人海。一辆辆车来了又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五点、五点半、六点……车站里的人已经少了大半,我却还没挤上车。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不安,感觉蜗
牛都已经回到家了,而我却还在车站苦等。终于,好不容易上了车,找了个位置安静地坐下,
耐心地
等待汽车发车。
窗外的
风景很
美,可我的心里却惦记着别的东西。
一下车,我就背着装满衣物的书包飞奔回家。深秋的空气里已经透出几许寒意,经过大院,看到木棉树已经落了许多叶子,满地都是。妈妈依旧坐在那里,像以前一样,但脸上多了许多藏不住的担心。她看到了我,眼晴突然
明亮起来,向我跑了过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耳朵里满是盛大的海潮声和列车呼啸而过的咆哮声。
想起
第一次离家时有点莫名其妙的兴奋,到后来无论是好是坏总会想着的家,我终于
明白了我为什么这么
眷恋这里——因为无论一路上多么颠沛流离,总会有人等在那棵木棉树下,为我点亮一盏归家的灯。
点评: 作者文笔不俗,镜头感很强,许多细节上的描绘颇具
匠心,十分细腻动人。如黄昏时海边动听的潮声、院门口古朴的木棉树、院子里浓郁的菜香、
成长过程中的木棉花开了落落了开、离家时回首看到的木棉无声伫立、
感动时听到的盛大的海潮声和列车呼啸而过的咆哮声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皆一一包囊其中,让人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读来犹如展开一幅佳画
欣赏一般,既觉清晰明了,又觉优美而富含韵味。而文章想要表达的对家、对母亲无比眷恋的情感,也在这些动人的陈述中,自然而然地涌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