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缺乏
安全感的
我多想跟您抱抱,尝尝在您怀中的
味道。
父亲,抱抱
父亲,您还记得我小时候吗?每次您去上班前我都会来抱您一下,虽然您的胡楂太硬,老是扎到我;每次您下班
回家,都会给在写
作业的我一个大大的
拥抱。话说,我们都好久没有抱过了。是啊,我也
长大了,您也老了,我们之间已经有很大的隔阂了……
有机会,多想再和您抱抱。
母亲,抱抱
母亲,您还记得我小时候吗?您经常和我爸
吵架,那个时候您总是把我抱在怀里,您哭,我也在哭。已经一年零六个月没见到您了。受到委屈,难过的时候多想再抱抱您啊!想对您说的太多了,千言万语只化作寥寥几笔……
有机会,多想再和您抱抱。
外公,抱抱
外公,您还记得我小时候吗?我和
妈妈去您家,
山路崎岖,前一天晚上下了
大雨,您
放下了我年幼的堂妹,转身抱起了在地上耍赖发脾气不走的我。那时候在您怀里的我笑得多甜啊!您还宠溺地摸了一下我的头,继续走在那泥泞的山路上……
有机会,多想再和您抱抱。
都说越长大越孤单,从小到大你们给了我无尽的宠
爱,让我学会了许多,才造就了现在一个无比开朗乐观的我。小时候总想着长大,长大了总想着小时候。
再抱抱我好吗?我都淡忘了在你们怀里的味道,淡忘了那种安稳,你们给我的安稳。这算奢求吗?
【评点】 事例典型,真情洋溢。这位考生怀念的是怀中的味道,文中选取了父亲的怀抱、母亲的怀抱和外公的怀抱三个典型事例,勾起了读者对儿时亲情的甜甜回忆。考生希望再和父亲、母亲、外公抱抱,眷恋的不仅仅是那份骨肉亲情,还有那种安稳感觉,真情洋溢,感人至深。 结构精巧,语言畅达。三个简洁又形象的小标题,预示了文章的发展脉络,同时将全文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三个片段的首尾反复强调“小时候”、“多想再和您抱抱”,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的三次发问,自然引出下文所叙事件,也显得深情款款。最后两问,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渴望,非常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