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
爷爷早早地就在廊檐下挂起了红灯笼,全
家老少团聚一堂,欢度
元宵节。
元宵节的主打食品是
汤圆。在
我的
家乡,汤圆不仅仅是食品,更是
团结全家的一股
力量。那天,一
家人聚在
一起做汤圆,
小孩子则围在边上看
热闹。
心灵手巧的
姥姥除了会做出中规中矩的普通汤圆,还能应孩子们的要求,做出各种其他形状的汤圆。
表姐嘴快,开口就要做一只老母
鸡。只见姥姥在一个面团上熟练地拍打、揉捏,不时用手拨拉几下,灵巧的手指像翻飞的蝴蝶。不一会儿,一只摇动翅膀的老母鸡就活灵活现地站在我们面前了,顺带着后面还有一溜小鸡呢!我们看呆了,纷纷说出
自己想要的小
动物。在我们的欢呼声中,一会儿就诞生了一头摇头晃尾的老黄
牛,一只静立的
山羊,还有一只肥墩墩的老鸭。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汤圆出锅了,大家都吃了个饱。而我们的动物汤圆不能煮,只能蒸,否则会严重变形。好不容易等到动物汤圆蒸熟了,姥姥却说要先拜一拜牲畜,于是拿着香喷喷的汤圆,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子走出家
门。在鸡舍,我们把老母鸡汤圆放在食盆和蛋窝上;在羊圈,把山羊汤圆放在栅栏上;在
狗窝,把看家狗汤圆放在拴链子的木桩上;
奶奶还拿着“玉米棒”对着田埂拜了拜……虽然都只是些
蜻蜓点
水式的动作,但是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
美好愿望深深地扎下了
根。
夜晚,是孩子们最
享受的时刻。我们燃放
烟花,
比赛谁的更美。或许是我们的欢乐感染了
姥爷,他也一下子来了兴致,说要点火把,照稻田。姥爷来到
草垛旁,抽出柴草,捆成一束,再浇上柴油。做好准备之后,他把我们几个孩子带到自家的田地边,然后点燃火把,高举头顶,绕着每个田埂走,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照佃台!照佃台!大家发财!”我们异常兴奋,跟着姥爷的熊熊火把,洒下一
路欢声笑语。在我们的感染下,其他人家也相继点燃火把,来到自家的田埂上。整个村庄顿时红彤彤、闹腾腾的。火把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映红了整个田野,也将映红
未来的一年。
从田埂上下来,一家人把
小河边的枯枝败叶堆
在一起,然后将火把扔进去。火势顺着
风向,沿着河岸蹿起条条火龙,所有人都欢呼着。孩子们拍着巴掌,
开心地叫呀跳呀,热闹极了。
元宵,一元复始,盛满了家乡人们的深深期待。我们满怀虔诚,
祝福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