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人来说,
家都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从古至今,每到
花好月圆之时,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股思乡之情。这,就是“家”对中国人的
力量。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每一个时代都与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家天下”开始,逐渐形成了“宗法制”,直到现在,仍有掌握家谱的世家大族。家,便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不家,国必将不国。然而,血缘作为一种联系家族之间的重要枢纽,会在不断传承、繁衍的过程中由浓转淡。这时,便需要有一种力量束缚这种逐渐淡离的牵绊,这便出现了“
家规家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道:“夫圣贤之
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
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由此可见,家训是一个家族中的
约束力,也是一个家族品质的体现。家训,是
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训更进一步的表现,便是
家风。
在字典里,家风的意思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
精神风貌、
道德品质、審
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
我看来,家风是一种气场,一种能带领
家人一起前进的力量。家族成员处于这样的氛围,精神与行为就会被这样的气场所规范、驱使。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家风,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样表面。家风是家族精神的凝聚。从古至今,无论是权倾天下的世家大族,还是勤恳朴实的普通家族,都沉淀着、积累着、探寻着世代传承的家风。可以说,家风不仅是一种
习惯,更是一种传统。
“慈和深其
根,恩
爱固其本。孝悌筑其基,良善安其人。礼法正其行,道德修其身。勤俭兴其业,教化旺其门……继祖利亲、善事
父母谓之孝。心不生邪、行不作恶谓之良。节之以仪轨以得其体谓之礼。物之本源、事之规律、真之实相谓之道。致力劳作,奋以自勉谓之勤。上施下效谓之教。”好的家风
影响着后代的
成长,决定了后代的社会地位,定格了后代的人格修养。所以,我们要看到家风的力量,由此提升个人修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家风是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和号召力的文化
信仰。无形之中,它影响着人们的
行动,而人们也信任着这种文化与约束。它在历史洪流中,一代代地传承与完善,并逐渐形成了被人们所信仰的文化传统。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家训,翻译成现代
汉语是:“虽然
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
自己所生存的
环境”“即使生活在困境中,
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
热情教育子女”“越是伟人,越要
自我学习与自我
感悟”“
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
挑战精神武装自己”“通过长途
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
老师”“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直到现在,这些家训依然适用,并影响和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
家风,储存了优良民族的行为与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了支配人们行为与精神的力量。所以说,家风是一个较为稳定的
家庭风气,影响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