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暑假,作为科考
爱好者,
我们跟随杭师大教授和
老师们
一起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寻
水思源,
关爱母亲河”的活动。
我们走访了海宁、杭州、桐庐、桐庐、新安江沿线布点,沿途
收集了水文、植被、气候、工农业状况、污水处理站等相关资料,部分标本带回杭师大
实验室检测。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了水生生物的主要类别,大致了解了如何利用水生生物来检测水
环境质量。
这次科考活动,让我开了眼见,充分
感受到了科学的无限
魅力。知道要亲自动
手试一试,做一做,才能有所
收获。老师很负责,先给我们做示范:搬来大箱子,打开电脑,用上试管,链接仪器……我让
眼睛一亮的是,
原来机器能帮我们检测出水中蓝藻、绿藻、硅甲藻的含量和叶绿素,从而检测出河流的水质情况。队员们虚心请教,共同探讨,有的队员也学会了
自己操作机器了,真是了不得!
我还懂得了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这个考察队总共有20多人,被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考察:
第一小组担任水体叶绿素测定、水生生物采集;第二小组担任二氧化碳监测、湿度测量、
植物识别与分类;第三小组担任水文与水化学监测;第四小组担任悬浮物、底泥、水栖
动物采集。最后我们还把搜集到的材料拿到杭师大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大
家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水文调查,水质分析等。
其中让我印象
特别深的是,下河取水的皮划艇需要充气,一个力气大的男孩子还是不顶用,没几分钟,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大家都自告奋勇要去
帮忙,你充几分钟,我充几分钟,不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大家累并
快乐着!
最让我
敬佩的是科考同伴和老师的那份对科学钻研的执著:7月份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站在40度左右的
太阳底下,汗流浃背,让人火冒金星,可是我们科考队员不怕炎热,不怕蚊虫叮咬,进行采集样本,观察研究,大家都想为
保护水资源,
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
力量。
因为大家懂得只有吃得起苦,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攀登科学的顶峰。
从水质分析结果看,有两条水系打上来的水,明显浑浊,即使是凉
风习习,肉眼看去清澈见底的新安江,化验结果还是偏碱性的。由此可见,“五水共治”是十分必要的。
珍惜水资源,人人有责!我决心学做“五水共治”的小宣传员和小研究员,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
节约每一滴水,一水多用,告诉同伴、
家人、
邻居、亲戚,小手拉大手,征集节水金点子,实施节水小
发明,为杭城的碧水
蓝天而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