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继一开之间,却含兴衰无数。
继承,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张小泉”是在中国传承了上百年的老品牌,德國“双立人”则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刀具品牌。最初,“张小泉”和“双立人”都以
优秀的锻钢技术而享誉国际。但就在“张小泉”苦守着祖辈传下的甜
美果实时,“双立人”致力于研发更加精湛的技术。就这样,早成立了半个世纪的“张小泉”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平庸,终于败下阵来。
没有
创新和发展的继承是一潭平静无波的死
水,乍看之下
岁月静好,却无法支撑起几代人的索求。与之相反,黄河长江哺育出泱泱千年的华夏
文明,沿线几千里有数不尽的支流刻绘出大地的血脉,屏息听浪声滔滔,仿佛是千百年前大地的脉搏与声息,仿佛是千百年后今人为之添赋的新声。旧水往,新水赴,如此往赴,新旧交织,方是推动繁荣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开拓,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有人说过,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都被诗词文赋吟咏过了。因此,即使在白话文推行将近一个世纪的
今天,
我们的教材仍然收录了唐诗宋词元剧明清小说。我们从先秦的田野牧歌中采撷质朴和
快乐,从两汉辞赋中
感受巍巍大汉的盛世传奇,从魏晋诗文中
品味文人的
风流风骨,从唐诗中聆听大唐的盛世欢歌。
过去的东西,是祖辈们留下的传
家宝。然而年岁久远,宝器难免蒙上历史的尘埃,我们需要轻轻擦拭,细细修缮,让传家宝在我们
手中变得更加动人——这正是我们创新的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被一些人奉为真理。然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的滚滚巨轮下有假恶丑,但也绝不乏
真善美。老庄
渴望回到远古,孔子
希望回到西周。过往的历史记载下善的,是我们前行的指
路人;过往的历史记载下恶的,是我们行事的警示标。历史的土壤肥沃而润泽,我们却弃之不用。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谨记严嵩的惨淡收场,哪里来的许多贪官污吏?若我们每一个人都
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哪来许多的“各扫
门前
雪”?
当然,借鉴旧事讲究先破后立。破除旧的思想观念,融入新的时代意义;破除旧的
道德礼制,
树立新的
价值导向;破除旧的枷锁束缚,开拓新的超然境界。只有这样,那旧人所
经历的,虽世殊事异,也亦能使今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为。
借古为知,效今为行。知行合一,方得始终。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扬弃,发扬那些与日月星辰媲美的光芒照亮黑暗,抛弃那些与魑魅魍魉共生的丑恶砥砺前行。文明如同田野上的薪火,
如果不添进新柴,待到旧木燃尽成灰,只能余下无尽的漫漫黑夜供人无谓地摸索;如果不除去燃尽的积灰,等到大风忽起,便是漫漫的迷眼烟尘使人辨不清
前进的方向。
四大古文明中,只余中华文明在
风雨飘摇中薪火相传。这是一点
温柔了
时光,惊艳了
世界的薪火。从孔孟儒学到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
山陈独秀,中国人一直在路上,不断改良和革新,渴望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让中华文明这一点薪火更亮——这是我们的使命和夙愿。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让文明古国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愈发
温暖光明。
评点: 作者以古语引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双立人”和“张小泉”作比,阐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在创新开拓时,作者又不忘辩证地看待传承,以理性的口
吻将古为今用的道理娓娓道来,将传承和创新上升到知行的高度,呼吁知行合一,在传承和创新中将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文章说理清晰,条理
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