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的黑夜,趴在被窝里,不能透出
手电的光,不能发出
声音,
我沉入巴金的《
家》里,我要像“老三”觉慧那样冲出家
门,走向新的天地。
如果希望有机会在电灯下
读书,我就得冲出这个
院子,冲出周围的庄稼地。于是,我每天
早晨到村外的河边念书,晚上在
学校做题,直到关门再
回家。
十八岁的秋阳里,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每晚都去自习室,严格完成
老师布置的读书要求。半夜一个人回宿舍,
路边的大杨
树哗哗作响,突然有一天
孤独感袭来,心里回想的是《简·
爱》,在贫穷简陋中
努力成长,仅仅赢得
爱情就够了吗?于是
借书、
看书,看书、借书……两年
过去了,对镜
微笑,我知道
自己的
眼睛里有方向了。
二十四岁,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开始为孩子们讲书。兴奋的日子过去后,是天天不变的重复,天天处理各种琐事。
因为宗璞,因为《紫藤
花開》,我了解了冯友兰,在冯友兰的书里,
感受到訇然中开的震撼:要在
寻常之中有意做事。单位
图书馆很快就没有合适的书可读了,但我的
课堂上却多了闪闪的
眼光,兴奋的眼光,身未动,我们的心已飞向
远方。
爱读书还要会读人。三十四岁,我站在了教师培训的讲台。面对满头白发的老教师们,我告诉他们:“计算机不会主动干事情,你要一步步指挥它,打开一个文件,相当于去别人家里串门,要先敲敲门,所以要用鼠标双击文件夹……”下课了他们
拥抱我,说:“不难,不难。”其实是我自己暗暗地啃下了整本的《计算机使用指南》,再用通俗易读的语言讲解给他们。
四十岁,一张满是箭头的化验单击倒了我。忽然想起那年开会,台上的老教授满头白发,满脸笑容,开场先说:“我70岁了,是坐以待毙还是垂死挣扎?”说完呵呵直笑,他就是钱理
群教授。我
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回来后,我开始读他的书,跟着他再读鲁迅。我有机会在市级的讲台发言,把
文字变成铅字,
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我时常默念的是“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有太多的书我还没有读,太多的感想我还没有写出来,在读书、
实践的
道路上,我将鼓余勇,再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