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学
爱好者,
我从小便与
书结缘,温一壶清
茶,捧一卷旧书,
品味其中流露的
书香,便是最大的满足。书如窗,向我们开启新奇的
世界;书如
水,为我们提供
奋斗的源泉;书如友,让我们
收获思想的硕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人
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我而言,如同一扇窗,开启了我对未知世界的
思索。孩童时,初识《论语》,是从
爷爷的书架上翻看它的绘图版,那时只沉浸在新鲜的图画中。上学
读书时再次品读,使我深知:为人以仁,行事以礼,定吾之性,养吾之志。初为人师,再读经典,更多
关注的是其“以德为本、育才济世”的教育目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
方法。一
路走来,《论语》与我一路相伴,赐我智慧,给我启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语》的真正
魅力在
实践中,如同一眼清泉,为彷徨无措的我提供助力。刚踏上讲台时,因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我一度怀疑
自己,沮丧之时,翻开《论语》,顿觉豁然开朗。孔子言“因材施教”,于是我“听其言”、“观其行”,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孔子言:“不憤不启,不悱不发。”于是我把
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掘他们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这样,我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我也获得了职业上的满足感和
幸福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
相亲 《文心雕龙·宗经》有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论语》精义,百世弥新,如同一挚友,一路相伴,让我有所收获。如今,我深知何谓为师之道:必以德为先,以仁为范;必正学塑身,求真不倦;必严爱相济,传道解惑。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书为我提供了好的楷模和路标,让我
追求美德和
正义。
让我与书相伴,好读书,读好书;践行书中所获,不断提高
自我;在如窗、如水、如友的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