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3班“出事”了——名男生和老班“干”了起来。这名男生姓
牛,脾气和他的姓一样,火爆得很,话不投机便“怒发冲冠”,再加之
成绩又不怎么样,还
爱搞恶作剧,大
家都对这位“
校园名人”敬而远之。
前几天上英语课,
老师当众批评他
默写的单词错得一塌糊涂。这位牛
同学自觉大失颜面,当堂“拍案而起”。听说那位英语老师被吓得一惊一惊的,赶紧打
电话向班主任求救。班主任十分火急赶来,看到女同事梨
花带
雨,顿生怜悯之心,让牛同学当面道歉。牛同学不干,“冲突”升级,无法收场。最后
学校决定,让牛同学转班,换个
环境。转到哪个班呢?一时引发许多猜测。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牛同学居然被安排到
我们班来了,难道就
因为我们“老班”平时好说话,学校就专挑软柿子捏?
抱怨归抱怨,既然已成事实,只能认命。
愤愤不平之中,“老班”托人捎话,召见我这个班长。
原来,后天,在家反思的牛同学就要来我们班了。鉴于牛同学的特殊性,“老班”一时拿不定主意让他和谁
同桌,就请我来商量。
这么一个人见人怕的犟牛,和谁坐呢?和李同学坐?不行不行,两个火
药桶挨在
一起,这一天还不要爆炸三回,那样的话,我们班岂不要完了?和赵同学坐?赵同学倒是文文静静,从不和人作对。可是,让这个多愁善感、性格软弱的“林黛玉”和牛同学同桌,不被欺负死,也会被活活气倒。那和钱同学同桌?钱同学
学习好,有
个性,虽是
女生,却长得有点儿“五大三粗”,估计牛同学想欺负她,基本没
门。不过,钱同学心高气傲,一准会瞧不起牛同学,指望她去帮助人,
根本不
可能?
唉,这建议还真不好出。我只得老老实实对“老班”说,这事儿难,让我再好好
想一想,明早给
答案。反正那位同学后天才来呢。
回到家,爸妈见我愁眉苦脸,便问原因。我如实告之。
妈妈说,想那么多干嘛,你随便推荐一个不就完了。
爸爸却“不怀好意”的笑了笑:“谁是最佳人选,你这个班长呗,成绩好,人品好,
特别爱帮人,巾帼英豪,一身霸气……”是呀,一语点醒
梦中人。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妈妈狠狠瞪了爸爸一眼,很严肃的对我说:“千万别自找
麻烦,请神容易送神难。”
我嘴上答应着妈妈,心里却一下地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当我告诉“老班”让牛同学和我同桌时,“老班”的嘴一下惊得合不起来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你那个小辣椒似的妈妈会同意?还不把我的
手机打爆?你别忙,让我想一想。”
“可是,没有谁比我更合适呀。至于我妈妈,咱们‘生米煮成熟饭’,量她也没辙。”见我反复
坚持,“老班”经过长
时间的权衡后,不得不无可奈何的答应了我。
牛同学,明天我等着你,我就不信,我感化不了你?
[点评] 一、
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篇作文不写“高上大”的故事,就写如何给老师出主意,为一位新来的同学安排
座位,看似平淡无奇,却真实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深深吸引读者的心。都说身边无“
风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校园生活中,有着许多生动的作文素材,只要你有一双慧眼,那就能从中打捞到一串串“珍珠”。
二、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面对一位非常
调皮的学生,到底转到哪个班?作者一开篇便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这位同学确定到转到我们班,那到底让他和谁同桌呢?身为班长的“我”设想了多个方案,但都被一一否决。又一个悬念产生。最后,“我”竟然让他
自己同桌,可谓出人意外。那么,“我”能感化牛同学吗?悬念再起。整篇文章就这样悬念不断,一波三折,怎能不引人入胜?
三、作文语言
幽默风趣。作者在行文过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着故事的前因后果,读者时不时就
忍俊不禁,这样的文章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也就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