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端午节,大
家伙都在家里忙着过端午节。
我们姊妹几个也聚在
母亲家过节吃饭。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小妹嘴快,先说起来了,还是小时候过端午节
热闹,一个礼拜前就有过节的气氛了。那时候
农村交通不太发达,好多小商小贩就来村里卖红枣和糯米,天天上学回来
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买了红枣和糯米没有。买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学去给别的
同学炫耀,粽叶皮是不用买的,我们那有个芦韦塘,勤快的人还可以打上卖给贩子,过端午节的钱就有了。
那时我们那很少包
粽子的,都是蒸
年糕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就开始煮粽叶皮,泡糯米,洗红枣。到了天快黑,大人就开始包年糕了。我们就在旁边凑热闹,吃红枣。蒸年糕也是个技术活,包好了年糕在
水里煮一晚上,也不会散开,端午节早上打开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会散开,端午节就没的吃的了。不过我们从来都不担心,母亲包的年糕是村里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实。
年糕包好了,要开始煮年糕了,说包年糕是技术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从晚上差不多十点开始,要煮到半个夜四五点,那时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户户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
树根,
晒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烧一个小时。到了端午节的
早晨,等我们起来,母亲已经炸好了油饼,从田埂上釆回了艾叶。
院子也扫的干
干净净。
看到我们起来了,母亲就用油饼包上一大块年糕给我们吃,黄
灿烂的油饼包着一层糯米一次红枣的年糕,色
香味极佳,每年过端午节都
贪吃,吃的伤食了,说明年过端午再不吃了,可第二年还照吃不误。吃过了年糕,我们把母亲釆回了的艾叶插在大
门口,这阵各家各户人差不多都出来了,
小孩子都拿着
父母前面买好五彩丝线开始编五彩绳,老人说是“长命缕”,拴在各自的
手腕和脚踠,谁的漂亮就说谁可以长命百岁。
家里有出嫁一两年的女儿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来,没小孩的娘家还有小
弟弟妹妹的,
姐姐都会做
好香囊给弟妹,传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
药,外包以丝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丝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
可爱的香囊。女儿有小孩的,娘家
妈妈早就坐好了
蛤蟆鞋,
名字不好听,做的却很非常精致,鞋面是黑金丝绒的,红布包边,鞋前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
眼睛,五彩丝线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驱瘟之意。
现在过端午节了已经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
节日了,条件好的就出去
旅游去了,没
时间的就大家伙聚在
一起吃饭,就算过端午节了。小时候的热闹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气把
花说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虽然现在
生活条件好了,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小时候过节的那种期盼,那份发自
内心的悦却再也找不回来了。